當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覺察自己的習性與習性所帶來的痛苦,我們就能以對自己的覺察轉而對別人的習性與習性所產生的苦難給予同樣的感同身受,我們能對自我的習性慈悲接納,我們就能對別人的習性包容接納。因為沒有別人,所有一切都是你的投射,這裡的你是你的心靈,然而你卻不自覺的以為是外在的情境對你的威脅,你是外在的受害者。然而你卻是源頭。當你的內心沒有問題,你的外在也就沒有問題。

所有的一切就在你的內心,因此你若能自我覺知自己的情緒、苦難、習性就能順利的轉化他們為和平、清淨、喜悅,這是自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覺察我們自己的習性與情緒與思想所帶來的困擾時,我們才有轉化他們的可能,所以所有的苦難都是善菩薩,無非是要指引我們去內觀我們自己的習性與認知是一切外在的苦難的主因。這一層的良善常常被誤解為是生命對我們的處罰,然而只要有自我內省的人們都會慢慢的發現這項真理。

轉化自己的內在是在於認知到你不是你的習性,你不是你的情緒,你也不是那些思想,我們不自覺的認同習性、思想、情緒才是造成痛苦的主因,因此不認同、不評斷、不爭辯保持全然的敞開的覺知,允許一切的思想、情緒的發生才有可能讓習性轉化為平靜的覺知,這是要自我面對的,這是要靜默的與自己相處的,這是要自己願意的,這是要真心想要化解苦難的菩提心。自己就是大醫王。

感恩米直播的稻子。

DSCN0832.JPG

我們對形象的認同是不自覺的,形象可以是物質、觀念、思想、情緒等等,所以我們很容易讓這些形象所牽引出恐懼、焦慮、痛苦等等,當然也會有快樂、舒服、美麗等等。我們常常認為恐懼或焦慮是自己發生的〈這裡講的不是真實發生危險的恐懼,而是一個思想或一個情境的恐懼〉,即便我們有自我覺察也可以發現恐懼好像是自然的發生,好比你聽了一個鬼故事時,你會不自覺的產生恐懼一般,你會認為恐懼不是你自己創造的,而是被引起的,你會認為你是受害者,只要外在沒有人講故事我就不會有恐懼,所以我們努力想要向外消除產生恐懼的情境,或逃離那產生恐懼的當下,因為我們不自覺的認為恐懼是外來引起的是我無法控制的,我只是無辜的受人生劇碼磨難的人,這是當我們聽故事而不自覺的認同故事裡的所有的人、事、物之後會有的習性反映。

然而若我們頓時發現這只是一個鬼故事時,你會發現你馬上放下心中的恐懼與不安,看起來好像是外在的情境改變讓你解除警報,而真實的是你自己撤除了對故事的認同,所以恐懼與不安消失了,你自己就是恐懼的創造者與恐懼的消失者。只要你一撤除認同,不管那故事還有沒有繼續講你都不會再產生恐懼,因為你知道那故事所講的都不會傷害到你,都不會影響到你的存在,你不但不再產生恐懼,你反而能喜悅的聽這故事,因為你不在認同故事裡的一切人、事、物為真,這雖是一個故事,卻也是我們真實的人生寫照。

當我們認清只是故事恐懼就消失,那恐懼的產生是我們自動的認同人、事、物的結果,我說自動是我們根本不自覺的發生認同,就好像肚子餓就會想要吃飯一樣的程式設定,我們所有的習性都是不自覺的程式設定,若我們沒有覺知的發現在所有情緒的背後有這些程式的自動認同,我們會認為我們是受害者而非創造者,當我們產生恐懼不安時,我們若不能發現我們是認同了某些人、事、物、觀念時,我們會誤認是外在的事件影起的,所以我們很容易的習性就是向外處裡事情,我們也很不自覺的向外發洩自己創造的情緒到別人身上,苦難的循環就此產生,自己內在創造的恐懼投射到外在的人事物上,使的周遭的人也產生痛苦,這樣的闊散下去就污染了所有的人心,所以自我覺知是多麼重要,當你的內心平靜了,外在就平靜了。當你的內心不平靜,你所看出去的一切都會不平靜。你的人際關係是你自己創造的,你的親子關系是你自己創造的,你的夫妻關係是你自己創造的,你要為自己負起責任來,當一個人不在抱怨別人時他就是在覺性之人,當一個人不在批評別人時,他就是知道批評別人就是批評自己,當一個人開始反恭自省時,他就會慢慢的包容接納所有人,當一個人善待面對自己醜陋時,他就能面對所有人的醜陋而能慈悲善待,因為他知道自己有的所有人都有,這就是慈愛的真諦。

這週感恩米米粒慢慢轉綠豆色,約要到7月中才能收割。

DSCN083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3055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