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谷的池上、關山、鹿野鄉每年一期稻很容易產生稻熱病,慣行農法的稻熱情形很嚴重,因此噴藥也很多最近鄉內處處都能聞到農藥味,看有些是整塊田都枯萎的稻子很不捨,當然噴藥就能救的回來,只是這樣對稻作與環境可能是傷害。一期稻2月至5月初的溫差大,陽光的日照不均常常忽冷忽熱,水稻的適應性被高密度、高肥料的激增生長下無法適應環境,稻熱幾乎每年發生。

感恩米的稻田,微微的稻葉班黃約兩星期就會自行痊癒。

DSCN1500.JPG

感恩米每年一期稻,也都有輕微的稻熱,但長期以來都無須作為約略2星期左右就會自然痊癒,其因是沒有下肥料,稻子分糵少、空間就會出來,由於沒有刻意讓稻子長的茂盛,稻子自然能調節與氣候的平衡,這樣的稻子的產量約只有慣行一半以下產量卻是環境、稻榖生態雙贏的食材,自然農法的比例太少,然而台灣大多的慣農種植高產量的稻米價差、環境生態、食材都不好,這些年政府努力新農種植有機、自然農法、獎勵轉作友善耕作是有些成效,但還需努力,每每這個季節田間農藥味充斥,近來看到有遙控飛機在噴藥,那又是一筆開銷,算算慣行農法的利潤真的是划不來,總是農民的無奈寫在臉上,要不然要怎麼辦,總不能一粒米無收吧!

感恩米清澈的武陵溪水養育下,水稻間隙清楚可見,空間感明顯60-70公分高了。

DSCN1501.JPG

世上農民的生活壓力自然能夠體會,但除了為生存打拼之外,也許我們可以想想若沒有太多需求,讓心靈平安的快樂種田不是很好嗎?鄉下很多的自家菜園,不是都沒噴藥,不太施肥的嗎?菜還長的很好,吃不完還會相贈或自己賣,只因是自己要吃的當然就種自然農法。所以農民不是不會種自然農法而是自然農法無法維持生活的生計,這是兩難。鄉下生活的所需其實不多,若非其他的需求其實可以輕鬆的做農。當然一些種植5-6十甲的專業農自有他們的生活壓力,但其取得平衡的生態環境與市場需求,兼容並序是我們要努力的。

滿十週的感恩米一景

DSCN149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305582 的頭像
    g305582

    台東 鹿野 感恩米

    g3055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