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5年感恩米進入第三週,我們慣有的觀念對草與農作物是對立的,即便現在我們了解草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操作上我們還是拼命的除草,因為確實在草長的多的地方,作物真的長的不好,現今的有機與自然農法至少已可以允許少量的草存在,但在大多農夫的觀念裡還是對草根深蒂固的排斥,沒有草是最好,草太多太長就會想要去拔,我們總是想保護農作物在無競爭的環境下成長。以水稻來說只要長草的地方水稻真的長不好,所以才會在一般慣行、有機、自然農法的水稻田裡我們幾乎看不見草,不是用水來防草,就是用機器或人工來除草,當然最普遍的是用除草劑。所以在自然界的共生互生的一體的運轉法則,我們卻學習不到,我們只發現植物的相剋姓,卻沒有發現植物的相生性。我們觀察自然界處處都有相剋與相生的繁茂生態性,且是持續的運作著,好像不需要做甚麼卻能無為的讓各種生物自然的存在且生氣蓬勃,自然界的多樣性是我們喜歡親近的原因。

滿兩週的感恩米田,看不見水稻,然而在草的保護下,稻種靜靜的土壤裡發芽,這是草的幫助。

105.3.3 017.JPG

然而若能找到相生性的草,我們對草的觀念會180度的轉變,真的會讓你不敢想像草的助益與自然界的奧妙,福岡正信知道這點所以鼓吹自然農法不除草的原則,這中間自然有其實際證明的實例,一根稻草的革命出版幾十年卻沒能被廣為推行,乃是在觀念上無法相信與接受,我們無法相信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相信自然沒有人為的大力維護作物能長的好,我們的認知想像那只是特例、只是當地的氣候才適宜,我們是亞熱帶草太多不可能,哪只是自家重來吃吃可以,要大面積不可能,那只是自給自足的農法,當年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法沒有被推廣自有那時的條件與因素,然而現今整個因緣條件,可能會迫使我們開始採用福岡的水稻種植的方法,氣候的變遷、農地的汙染、農藥的濫用,食物的變質,人體的健康等等,在在都需要一套完整的自然農法來改變,但願感恩米的嘗試能開啟真正自然農法種植的契機,只要能為大自然與一切眾生找到共榮的水稻種植的方法,我都願意無所求的盡心盡力去做。

三葉草的莖是如此的茂密生長,已至於其他草都被侵占,又是豆科高養分地披植物,三線白紋如植物的愛心。

105.3.3 005.JPG

現行自然農法很多,但若細看都是只是一些大原則,然而如何去做到,卻沒有一套的作法,剛進入自然農法滿腔熱忱的人卻沒有一條完善的依歸,自己摸索、堅持原則,然而農夫的觀念還是慣行的思維,卻套上自然農法的原則,以至於似不像的做自然農法,這條路走得好艱辛,幾年來自然農法還是沒有被推廣起來。我這幾年謝絕所有採訪的,是因為在還沒有找到可行的農作方式之前,只會讓更多人陷進這未成熟的農作裡,用慣行的方式種自然農法的原則只會備感吃力與沉重,然而這卻也是讓農夫想要找到真正的自然農法的農作方式的助力,但有多少人願意朝這方向努力,有人安於現行的農作方式,能補就補、能用就用,有的只要能順利的生產作物,配合一下有機資材或科技只要食物安全就好,不管其他整體自然環境的考量,有的既然農地、環境都已被破壞那就朝向生物科技食物不種在田裡了改在工廠,只重視食物的安全卻放棄了修護整個自然生態的重要,整個大學的對生物研究也是朝向人為的栽培農作物,因為這樣是有利潤的,學生是有出路的,研發出來的設備與各種液態肥都是錢都是專利,我卻沒有發現任何一所大學有自然農法系,且是與大自然尋找共生合一的研究,農改場與農專也一樣都是朝向以生產與技術研發的方向來走,然而自然農法是沒有利潤的,是朝向少機械,少農藥、少肥料、少科技、是找大自然的材料來取代人為的技術的,這是無需發費太多金錢的,但這也是沒有人願意做的。

稻種在腐敗的三葉草自然覆蓋下發芽,這又是草的功勞。

105.3.3 013.JPG

腐敗的草又提供養分給稻種,也是草的奉獻

105.3.3 012.JPG

上層草葉保護鳥來啄食稻種,下層腐葉保護稻種發芽,葉莖纏繞保護稻種免受動物的踐踏與破壞,這都是草的助力,還有因草所帶來的各式昆蟲都在繁榮田裡的生態,然而當稻種發芽到長出草的高度時,草一直是扮演著一路照顧的重任,目前是如此的發展,下週將會觀察稻種長出第一葉的實際狀況,目前只浸過一次水,形成腐葉來保護稻種與發芽,等稻子形成秧苗時就可以再浸水讓秧苗長出草的葉面,這樣若能成功就不需要補秧、檢福壽螺、不用每天在控制水位,不用防水鴨攪亂秧苗,不用但擔心除草。

草葉下發芽的種子

105.3.3 014.JPG

插秧區感恩米也滿兩週,補秧、檢螺,控制水位都是每天要做的工作,天冷水稻沒有甚麼生長,三週後才會明顯看到水稻長高。

105.3.3 02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3055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